红十月丰阳的色彩
2022/12/9 来源:不详文
蒙山樵夫
在蒙山南麓的丰山之阳、五龙湖畔,我行走于色彩的流里。重阳已过,时逢寒露,季节将熟透的色彩涂抹在树梢的叶柄和叶片,花丛的花瓣与叶脉,山顶的一树红枫,湖边的一丛苇花。诗人曾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丰阳的色彩,染乱我的双眸,我睁大眼睛,努力地努力地去辨识,我迷失于色彩里。小学时老师就教“赤橙黄绿青蓝紫”,那只是孩子口中的顺口溜,真得没认真比对这色彩之间的差异。我是一个粗心的孩子,这粗心让我在这色彩里无法辨识了,我色盲了吗?不对呀,我明明看得见红红的枫叶、蓝蓝的湖水、或黄或紫或红或白的菊瓣呀?我总觉得一双眼睛真得不够使唤,这是丰阳的色彩啊!
南埠庄:脚底下的邱舆故城
我不好定义脚下的土地该叫什么样的土壤,农民们凿姜窖,凿出几个土堆,一层层的颜色分布,土壤或黄或灰或黑,总觉得与别处不同。我在落叶的树林间走着,走得远了,却发现走在高地上,三块碑进入我的视野。邱舆故城,这地方是城吗?看脚下是层层落叶,看四下是舒朗的树林,再看石碑落款年3月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确立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确立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个太不起眼的村庄外的原野,三块碑提升了它身价,原来它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它不是简单的高地呀?
求教我的同学,同学发来了两幅图片,真得让我大跌眼镜,原来自认为还有点历史知识,读过几本史书,可是对家乡的历史,脑子是这样的空白。一幅图片是县文物馆馆藏的夏代石斧,夏代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背诵历史朝代就从夏商周开始,这石斧距今少说也得年,再看另一幅图片龙山文化石刀,同学告诉我距今年左右。
伫立在这平台,我知道脚下就是邱舆故城,这是春秋时期的城,一座城踩于我的脚下,我的脚下有街巷,有房屋,有先人们的生活,有曾经的烟火,有沿街的叫卖。啊,我不敢迈步了,看四周,是秋日的旷野;听四方,什么声音也没有。这是高出周围五六米的平台,我一下子想起那位本族诗人陈子昂,吟起了他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我没有“独怆然而涕下”,我达不到家族诗人的高度,我还没那份怆然的情怀。这位初唐的诗人,该不是从隋末的战乱中走来的吧?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多感慨?我立于这高台,遥想这位公元年前的诗人,距今多年了。真的很难寻觅他的踪迹,好在他留给后世这首《登幽州台歌》。年后作为同族的后人,也是立于这样的高台,甚至这高台比幽州台更为古老,我却徒生感慨,我啥也吟不出。我惭愧于我的不才,我忽然懂得了他孤独寂寞的情怀。
站在平台北望是城西村,城西村也因这邱舆故城而得名,城西村有个拜师台,是当地村民根据历代传说和村里的高地立的,传说司马牛曾经生活此地而最后葬于此。这些传说,都与这座春秋时繁盛一时的邱舆故城有关。立于邱舆故城,我在追想几千年前的人们,真的盼望有一个时空隧道,或者从农民打的姜窖里,我穿越脚底下这邱舆故城里,去看看几千年前先人们的生活。我知道这于我是痴心妄想。久远的年代与我无法交汇,虽然我就站在故城。不远处的村庄叫南埠庄,一阵炊烟的味道飘来,偶尔伴着几阵鸡鸣,找不到久远的故去的城,我分明看清不远处现实的庄。这里一派祥和。几千年前的先人,能够制造石刀石斧,他们把一种勤劳、智慧的基因传给后人,几千年后的村庄肯定超越了几千年前的城。我相信我的乡人们在传承着先人们的智慧。我在这里走进历史,历史是什么色彩,我说不清楚了。
朱家村:医院的红色村庄
五龙湖畔的朱家村该用什么样的色彩来定义呢?战争让医院,牺牲与奉献是这个村庄共有的品质。走进村庄,驻足红色长廊,我在谛听来自历史的声响。这个英雄的村庄应该定义鲜艳的红、党旗的红、国旗的红。村里的红色广场,一位慈爱老人的雕像吸引我们驻足瞻仰,她叫王春英,是蒙山前红嫂的典型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朱家村属于平邑六区,党组织工作开展得好,群众基础好。交通便利,处平滕公路要道,土地肥沃。常姓乡绅是开明士绅,储粮充足、房屋众多,他们主动提供房屋间,拿出多年储粮支持革命,救伤员,积极支援部队。村庄的男性参军支前上前线,朱家村的妇女以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以她们坚韧与顽强,积极救助伤员,在这里她们撑起半边天。
鲁南军区一所,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一直战斗在鲁南地区。年一所进驻朱家村时,时任所长黄学祥,政委徐麟,医生约20余人,排以上干部80余人,看护员人。年1月,鲁南战役中,一所收治伤员余名,多为重伤员,朱家村干部群众迅速行动,摘下自己门板,给一所搭起手术台,以王春英为代表的妇救会、姊妹团、儿童团积极为伤员换药、洗衣服、洗绷带,以共产党员何瑞俭为代表的农救会安排伤员,以赵家友为代表的民兵队伍组织担架队运输伤员,全村多户人家充当临时病房,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参与到救治伤员的工作中,医院。年3月一所撤离朱家村时,历时一年多。一年来朱家村红旗猎猎,绷带飘扬,革命激情的红,村民内心纯洁的白,这色彩最能代表朱家村人的品性。
红嫂王春英是朱家村年轻一代很怀念的老祖母。王春英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担任朱家村妇女主任,年病逝,担任41年的妇女主任,王春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她为人平和正直,善于处理矛盾,人缘好,组织能力强,她带领群众做军鞋、筹军粮样样工作跑到前头,鲁南一所进驻朱家村的一年间,伤病员的医、食、住、行,都是王春英跑前跑后安排,组织妇女们精心护理伤员。年抗日民主政府为表彰王春英奖励她六间房屋,王春英捐献给村庄建起学校,让朱家村的革命后代读书认字。她一家六口人五位共产党员,是朱家村有名的“革命家庭”。她的事迹被收入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
年1月31日,鲁南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兵分五路进犯沂蒙山区,朱家村组成担架队奔赴前线,赵家友、岳风才、岳文祥、常传美、常传东、常传瑞六人踊跃参加担架队,先后参加了莱芜、泰安、孟良崮等大小战役十余次,担任火线抢救、转运伤员、运送粮食弹药,一渡黄河,两过津浦路,三跨陇海路,行程公里,无一人掉队,未丢掉一个伤员,人人立功受奖。他们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已是年1月19日。村庄的父老乡亲在大雪飘飞里敲锣打鼓,欢迎英雄们回家。
英雄的朱家村人民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年1月20日,国民党发兵突袭朱家村,朱家村党组织带领革命群众,不惜一切代价掩护部队撤离。敌人抓住姊妹团团长刘庆芝,将她打得死去活来,至死,刘庆芝都没吐露一个字。常传瑞、常传东及两个姐妹团团员常传芝、王月美被敌人虏走,王月美的外祖父被敌人推到水里淹死。一天之内两人牺牲,四人被虏。村里常氏乡绅几十间酒坊全部被国民党兵烧光。朱家村村民顽强抵抗为部队赢得撤离时间,部队安全撤离,敌人一无所获,朱家村遭受重大损失,付出了重大牺牲。
每一场战役都有牺牲,在鲁南一所救治的重伤员牺牲的烈士就有多人,朱家村常氏乡绅后人81岁的常传玲老人说,几百名重伤员疼痛哭喊声响遍整个村庄,村里的家家户户倾其所有救助伤员,男女老少都在护理伤员。伤员都跟村子里的人口差不多。没有救过来的伤员牺牲后,就安葬在村子里的南关林子里,那里就有三四百个烈士坟头。朱家村人民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看护烈士林。每到正月十五,当地有为故去亲人上灯的习俗。村民各家各户捐胡萝卜、花生油,做成萝卜灯,村民们吹起哭泣的喇叭到烈士林上为这些烈士上灯,一队队村民在每个烈士墓前烧纸上灯叩头,像祭奠自己的亲人一样。朱家村人没忘记长眠于村庄的烈士。朱家村人依照当地葬仪为安葬在朱家村的三四百位烈士举行庄严肃穆的迁坟葬仪,有的献木材,有的献树木,有的老人将自己百年之后用的棺材都献出来,献给了烈士。
朱家村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还展现于当年要修建水库时,朱家村肥沃的良田、世代居住的村庄,都成了库底,都淹没于这五龙湖浩渺的水底。新时代的朱家村在省派第一书记范民的带领下,退林还耕,建大棚,修广场,布展馆,将村庄的红色记忆留存于展馆内,成为党性教育的课堂。五龙湖湖水清波荡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扶郎花四溢沁人的清香,方方菜畦果实饱满新苗茁壮。红色的朱家村,绿色的朱家村,走在新时代农村康庄大道上。
响水庄:水波唱歌的村庄
灰蓝是响水庄的主色调,这色调不只是灰色的屋脊、清蓝的湖水,也是建造水库劳动者的服饰,这是历史功勋的颜色。响水庄一个好清亮的名字。这里的水波都能唱歌,这样的解释是完全可以的。响水庄临五龙湖,水波荡漾,浪波拍岸,水石作歌。有月的晚上,这水波跳跃着月华,月华照耀着水波,别有一番风味。响水庄这名字让我想起小时候伙伴们一起打水漂的情景,一块块小石块在我们手里,被掷向水面,石块点击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这响水的声音,这跳跃的微澜,引起少年开心和欢呼。五龙湖水库开建的时候,响水庄是主战场,在响水庄库区移民文化展馆,我们从一面面展板上,看到万人会战修建水库的场面。缓步展馆,驻足一幅幅图片,图片是主色调的灰蓝,灰蓝旧衣服遮挡不住青春的笑容和战斗的豪情,长辫子甩起来,大石夯举起来,钢钎破巨石,堤坝战犹酣。劳动的号子、骡马的嘶鸣,汇成战斗的交响。爆破能手一脸坚毅的表情,铁姑娘经历岁月的沧桑,煎饼小哥现在已成为年迈的老翁。这水利工程浸透了多少人青春的记忆。窗外水波荡漾,室内静谧安然,这图片讲述这个村庄曾经会战的盛况。
展馆的一幅幅图片,就是水库建设的一个个场面。一群年轻的农村妇女,绽放着笑容,没有愁苦的表情,脸上写满劳动的快乐,是对新生活的憧憬。看服装就是灰布的蓝,这样的衣服放今天早被淘汰掉了,可是丝毫不遮挡劳动的美,敢于挑战的豪情。是什么力量,让女子成为铁姑娘?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改造山河,可以战天斗地。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最基层的农民都有集体主义的荣誉感、责任感,干群团结、同心同德,人与人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劳动场面分不清干部和群众。这是战争年代老八路的精神,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啊!
一位铁姑娘的照片,看年轻时闪亮的青春,看现在堆满皱纹的脸。很难想象“铁姑娘”背后,刨坏过多少把钢镐,扔坏过多少把大锤,运送过多少土石,流淌过多少汗水。我无限感慨,这是年轻的女性。女性是柔弱吗?她们也有着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干劲,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在旧中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的劳动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里,当上了主人,焕发了精神。
展馆的实物,一个大筐引发我的联想。堤坝上,男人们一条扁担两个筐、一辆推车两个筐,唯恐这筐装不满,靠一股使不完的劲,挑起推起两筐土石,脚下生风,大干快上。这水库是靠人力靠全县民工的血肉之躯干出来的。这筐连同它的主人是建水库的功臣。
水库建好了,原来在库底的村庄淹没了,背井离乡的人们,家家户户推车的挑担的,又去建设新的家园。槐条编成的筐里装着锅碗瓢盆,装着鸡猪鹅鸭,装着熟睡的婴儿,这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离开了祖祖辈辈的家园,在全县的四面八方又落地安家。库区移民为这重大水利工程舍弃了自己的家园,奔走他乡,重建家园,承载这家的就是筐,
筐是襁褓,筐是村庄,筐是家园,筐见证了村庄人的奋斗和血汗。
丰阳村:采菊娄山下,悠然丰之阳
年的金秋,丰阳的菊花上了热搜了,无人机来了,拍客团队来了,游客来了,连蜂蝶也嘤嘤嗡嗡地凑热闹来了。本来就是沟沟岔岔的山岭薄地,当地村民种上杨树,任其生长,树都不大生长,哪来的大收益?平邑县教体局下派第一书记郭文远,走遍了村庄的每一块地,每一户人家,他要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饭吃。大年初七,他逐户去拜年,啦啦村里的规划,村民们见这一位书记就跟邻居大哥一样朴实,每句话都是替父老乡亲着想,流转土地这样复杂的工作就在这拜年里办成了。他和村两委带领村民们伐树、耕田、平整梯田,昔日的高洼不平的沟岔岭地焕发了容颜,成了一方方、一层层的梯田。走访各地农科院所,引进先进的菊花品种,一镢镢刨,一棵棵栽,引来滴灌,整日忙碌在花田。往日的车流人流沿省道就从这地边走过,谁也不会注意到,这里突然就成了花海,两百亩的菊花惊艳了四方游人。
这十一黄金周,“采菊娄山下,悠然丰之阳”。这宣传词,是诗词意境与眼前之景的绝妙结合。“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古诗中的花色,可不能涵盖丰阳菊花的色彩。“黄花”该是菊花曾经的花容,可是,丰阳的菊花种类繁多。在这花田,郭文远给我如数家珍,春日剑山盆黄色、红国庆盆红色、黄国庆盆黄色,荷兰紫盆紫色,绚秋争艳盆黄色,绚秋粉黛盆粉色,绚秋冰粉盆粉色,绚秋凝红盆红色,红的、粉的、紫的、黄的,这花摇动花须,像在跟游人招手呢。我觉得郭文远就跟花痴一般,多么像冯梦龙笔下那位侍奉花仙子的灌园叟,在大田里一株铸栽培,菊花开在山坡下,成为红色娄山下的灿烂的花海。层层梯田层层花。这菊花以姹紫嫣红,以风情万种,带给游人们惊艳和惊呼。惊呼的不仅仅是游人,还有村民,他们采摘菊花,公司就在地边收购,做成的菊花茶,明目养肝,是善饮者的佳茗,是游人们的热爱。村民们土地有租赁费,花田里干活有工钱,采摘菊花有收入。这花海不仅赏心悦目,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成。这是第一书记的梦想,建设美丽乡村,造福一方百姓,美丽乡村、富裕乡村,这是新时代农村的标本。
走过丰山之阳的村庄,南埠庄春秋邱舆故城、红色朱家村、改造山河的响水庄、新时代幸福丰阳村的花海,穿越于这历史里,流连忘返,我忘情于这丰阳的色彩。
(散文,字,原创首发,写于年10月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寒露节)
作者简介:
陈凯,笔名蒙山樵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平邑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近年来致力于乡村题材散文创作,为家代言,为亲人立传,为故乡留下文字记忆。在各类报刊、平台发表散文两百余篇,曾获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讲好森林故事守护绿水青山”一等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第一届、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临沂市第三届校园文学征文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医院杯“医心向党筑梦健康”主题征文三等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风从故乡来》。
壹点号蒙山樵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