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泡水加一物,连喝一个月,身体会发生神

2025/1/1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枸杞就是一种值得大众多吃的保健食品,枸杞的作用和功效是能够滋阴明目补肾健体,常服枸杞可以强壮筋骨医冶风湿痛;又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适应力。而且枸杞最为人所乐道的疗效,在其养颜之功,常服有美白皮肤的效果,明目安神,甚至被认为可令人长寿轻身。

枸杞味苦性寒,有凉血的功效,若果有肺热咳嗽甚至痰中带血,枸杞煮汤服下可起冶疗作用。如果有牙出血的情况,也可用枸杞煎汤来漱口以止牙血。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肺痨所引起的阴虚情况,病征包括半夜入睡时出盗汗、五心烦热(即是指手心、脚心及胸口五处地方出现发热的情况),枸杞煮汤是可以起到一定疗效。

但当今社会大多数的上班族为了省事,都是拿它直接泡水喝。专家却说,单纯喝枸杞子泡的水,营养并不能完全吸收。如果与其他食材巧搭配的话,不仅能够完全吸收营养,而且功效更是翻倍的多!

邻居王大爷:我今年七十多岁,退休后坚持每天早上热水泡枸杞子喝,早上熬粥时也放上枸杞子和红枣,连喝一个月,使得我的身体耳明眼亮,腰不疼腿不酸,小便通畅精神百倍。我建议老年人都应坚持服用枸杞子和红枣。

干嚼最滋补,但要控制量!

直接用嘴嚼,对枸杞子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保健效果。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使用枸杞。但嚼服枸杞子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

在泡枸杞时,水中加一物,比单纯的枸杞泡水效果要更强大!记住这不同的一物哦!

1、枸杞+菊花

枸杞菊花茶可缓解眼疲劳、增强视力,护眼方面功效突出。经常用眼的上班族和学生可以经常喝一些。喝之前闭上眼睛靠近杯子,温热的水汽中可以消除眼睛的疲惫和干燥,感觉更加舒适。

做法:

将洗净的枸杞和适量菊花放在杯子中,加水冲泡,等待十分钟,就可以喝到清香四溢的枸杞菊花茶了。

2、枸杞+山药

山药和枸杞的滋补功效有不少相交之处,都可强肾固精、降低血糖、养脾护胃。再加之枸杞平补阳气的作用,冬天喝还能增强耐寒能力。

做法:

山药削皮洗净后切成小丁,米洗净后连同山药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放入枸杞,再换小火慢熬15分钟左右,待粥变得粘稠,再撒些葱花和盐即可。

3、枸杞+山楂

枸杞山楂茶最突出的功效就是降脂护血管,对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做法:

新鲜山楂或者是干山楂片都可以,与枸杞一起倒入茶杯中,用开水泡15分钟左右。酸酸的味道可生津开胃,当做饮品喝也非常不错呢。

4、枸杞+红枣

枸杞和红枣均有健脾养胃、护肝名目的功效,二者搭配,相得益彰。而且红枣还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冬季常喝枸杞红枣茶,既暖身又能增强御寒能力,女性常喝,不管是气色还是肌肤状态,都会更佳哦。

做法:

红枣泡水之前,最好先在锅里用中火炒制几分钟,待枣皮颜色变深即可,晾凉备用。然后再与枸杞一起放入茶壶中,倒入热水冲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少许冰糖。盖上盖子焖5分钟,就可以品尝香浓的枸杞红枣茶了。

可能会有网友会问道,为什么没有给出剂量呢?一般果品食物泡水喝,不需要具体的剂量,就像我们平常喝茶一样,大家可以随机定量的,也可采用5:5或4:6的方式去定量,以下类同。

5、枸杞+龙眼

这款茶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安神助眠,经常有失眠、多梦和心悸问题的人不妨经常喝,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做法:

相比于用水冲泡,建议用蒸制的方法,不管是口感还是滋味都更好。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将枸杞洗净,与龙眼肉一起放入容器中,加适量水和葡萄干,蒸15分钟即可。软糯的龙眼配上滋补的枸杞,美味又滋补呢。

什么人不能吃枸杞子

1、流鼻血者慎吃

枸杞子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过程,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枸杞子含甜菜碱、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钙、磷、铁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要注意把握用量。过量食用枸杞子会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造成眼睛红胀不舒服等。

2、腹泻者忌吃

在《本草经疏》中提到:”若并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即使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对于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于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导致面泛红光、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3、脾虚者慎吃

本草汇言中提到:“如脾胃有寒痰冷僻,时作泄泻者勿入”。对于脾虚的人群如果经常用枸杞子泡水喝则容易引起脾胃寒痰阻滞更盛,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