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话重阳民俗丰富源流长敬老赏菊登高

2024/8/3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www.znlvye.com/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节日,它孕育于先秦,成熟于西汉,鼎盛于唐代,绵延传承,丰富发展,现在是国家法律明确的老年节。

菊花

古代人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易经》写道:“以阳爻为九”。九月九日,日月都是阳数,两个“阳”重叠,所以就叫做“重阳”,当然也有人称作“重九”。古代人喜欢阳数,九月九日这个日期就具有特殊性。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此作出解释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月九日中的九九的谐音就是“久久”,寓意长长久久。

百日菊

上古时期就有在九月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就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先等活动。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繁衍出各种祭祀活动,形成了在不同的地方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的民俗活动有:

1.敬老、祈寿、祝寿、拜祖等。因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借“九”的谐音,取久长久远,久上有久、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寓意,希望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人们借着重阳节,尊老爱老,祝老年人、长辈健康长寿。所以重阳节又是“敬老节”,安排一些尊老敬老活动,比如宴会歌舞等。现在,一些机关单位和团体举办离退休人员座谈会,举办广场舞比赛,老年人合唱团、老年人模特队演出、离退休人员宴会等活动,都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敬老活动。

后疫情时期老年人广场舞

壮族把重阳节作为“祝寿节”。家中老人满六十岁,在九月九日这一天,子孙们要杀鸡宰鸭为老人庆生祝寿。同时要专门设立一个“寿粮缸”,以后每年重阳节这一天,晚辈都要往寿粮缸里添加粮米,叫做“寿米”。这寿米平时不准其他人吃用,只有这个老年人生病时才煮给他吃,因为“寿米”可以“延年益寿”。“寿米”不能吃完,每年都要添缸,出嫁的女孩重阳节要带着新米回娘家给“寿米缸”添新米,老人自己也用新米把缸里的米换出来一些掺些糯米包粽子,送给子孙和亲戚共享福寿。

波斯菊

云南天空山一带的彝族把重阳节作为“拜祖节”。相传,很久以前,当地遭受土匪抢掠,有一对男女躲进一棵空心大树里面躲过一劫,就把大树看作祖公;还说生命力强大,人们希望像大树一样强壮。重阳节之前,全家所有的人都要回到家里,重阳节这天早晨全家人要祭拜自己的祖先。早饭后以家族为单位带上供品和活猪活羊活鸡,来到祖公树下,先念经,接着现场杀猪宰羊杀鸡,祭奠大树,还往大树上抹鸡血。现场把肉煮熟,摆上八大碗肉食和其他供品,全体族人跪下磕头,老人念诵祷告词,表示酬谢祖公,请祖公保佑全族家家人丁兴旺,发财有福。

在民俗中,重阳节和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一样,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2、赏菊。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去菊花园中,或者公园,游园观赏菊花,女子头发上佩戴菊花,古代叫做“簪菊”。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北方霜降前的菊花

人们还有的用菊花酿制酒,叫做“菊花酒”,或者叫做“菊酒”。汉代文献就有记载,人们在上年九月九日采菊花及其茎叶掺入“黍米”等酿酒原料中酿酒,储存至下一年重阳节饮用。在古代,菊花被看作花中神品,汉代人认为喝菊花酒可以延长寿命,还可以“辟恶”。

唐李欣《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唐集》诗云:“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菊花酒在古代是重阳必饮,被认为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除了菊花酒,人们还制作菊糕(重阳糕),用来馈赠。现代,人们为了养生,平时有饮菊花茶的。古代人赏菊,还包括菊花插花造型,头戴菊花,饮菊花酒,吃菊花糕,吟菊花诗等内容。现存唐诗宋词中,关于重阳节赏菊的诗篇为数不少。杜牧就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句。一些地方还在九月九日服食菊花的习俗,屈原楚辞中就有“夕食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刚刚打苞的菊花

3.茱萸会。茱萸是一种小乔木,带有香味,具有杀虫消毒、逐风驱寒的功能,是一味中药。九月九日前后,茱萸果成熟,色泽赤红,香味浓烈,功用最强。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折茱萸插在头上,叫做“插茱萸”;或者装进布袋带在身上,叫做佩茱萸囊。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相约登高饮酒,插茱萸、佩茱萸囊,称作“茱萸会”。因而又把重阳节叫做“茱萸节”。

4.登高。旧时重阳节,人们相约登上高山,或其他高处,饮菊花酒,插茱萸,形成复合的节俗活动,因此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据说登高的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东汉时期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汉代仙人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师傅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灾难,你立即回家,叫家人每人做一个彩色的口袋,里面装上茱萸,绑在胳膊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可以免除灾难。”桓景赶紧回到家中,按照师傅的吩咐,九月九日这一天,全家人都佩戴茱萸囊,登上高山,饮用菊花酒。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

从此登高避灾、佩茱萸囊避邪的习俗就流传开来。其实,这个习俗早就出现。有资料记载,战国时期齐景公就开始在重阳节登高,到了西汉就形成了风俗,唐朝更加丰富,一直流传下来,又叫做“登高会”。重阳节天气渐渐变冷,树木花草凋零,人们登高郊游,好像是辞别青葱之色的意思,又叫做“辞青”。登高活动渐渐发展下来,增加吟诗活动,游玩娱乐的意义多了起来。

红红火火的百日菊

5.媳妇休息回娘家。传说晋朝以前,淮南全椒县有一位姓丁的女子嫁到本县大户谢家,婆婆十分凶残,虐待儿媳妇。丁氏女受不了婆婆的狠毒,在重阳节悬梁自尽。她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为人媳妇的人,长年累月劳作苦累不堪,九九重阳日,请婆家不要让他们再干活了。”这以后,民间设立“丁姑祠”祭祀她,重阳节给媳妇放假休息,归宁回娘家。因此,重阳节又叫做“休息日”、“女儿节”。有谚语说:“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

6.晒秋。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南方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特别少。重阳节之际庄稼成熟,收获进家,农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以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许多画家、摄影爱好者、游客都来这里欣赏民俗看晒秋,吟诗、作画、摄影、录像、直播。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举办“柿子会”,展销柿子,据说九月九日是柿子生日。谚语就有“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赶大集”的说法。赫哲族在九月九日跳鹿神舞,祭祀鹿神,叫做“鹿神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