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都有哪些这几个都不能忽视
2024/6/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据中国高血压年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已有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很多人对高血压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不会患有高血压。
事实上,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孕妇都可能出现高血压。按照发病群体的不同,高血压的类型可以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病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必须要认识其严重性,学习及了解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将血压及其并发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本期,固生堂邀请了广州区域的张元医生,分享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病及并发症。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按血压水平又分为1、2、级。
收缩压≥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如果初次测量发现血压超过正常值水平,连续三天选择同一时间、同手臂测量血压均超过正常值基本可确诊。
1、高血压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大多数人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因此容易被忽略。血管壁长期承受高于正常的压力,各种疾病的出现风险也会增加。
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等。
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着直接关联,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从/75mmHg起,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持续增加:
血压~/80~8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倍;
血压~/90~9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2倍;
血压>/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0倍。
2、中西医防控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一经确诊,需终身服药。
西医常用的降压药可分为五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来控制血压。但是长期服用西医降压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下肢水肿、心跳加快、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或过逸、先天禀赋不足(贵传)有关。眩晕、头痛、耳鸣、面红耳赤、口苦、急躁易怒等为其常见自觉症状,部分人早期除了血压增高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高血压通过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四型,中药处方予以滋阴潜阳、滋阴清热、平肝健脾且化痰去浊、活血化瘀随症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人的高血压分型不同,其处方治法也不同,切不可按照别人的处方吃药,也不可听信所谓的秘方或听信民间偏方,医院寻求有资质的专业中医师诊治。
目前,除了内服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压贴、穴位贴敷、刮痧、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也获得广泛使用,其疗效显著。其治疗时间视症状缓解情况而定,通常连续两周为一观察疗程。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调养
饮食调节
1、少盐,少吃腌过的咸菜、罐头、咸鱼等,每天的含盐量要控制在6g以下。
2、少油,少吃油炸的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还带壳坚果比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瓜子等含油量大也应少吃。
、多吃水果、蔬菜,比如苹果、梨、菠萝等水果,绿叶菜如芹菜、菠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钾离子,通过食物补钾有助于降低血压。
4、适量的补充含钙的食品,比如多喝牛奶、酸奶等等,经常饮用有助于提高血钙,而补钙也有助于降压。
运动调节
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被初步证实有明确的降压效果。
适用茶饮
绿茶: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能发挥有效的抗氧化作用,还能辅助调节情绪。
菊花茶:苏杭一带所产的大白菊和小白菊是比较好的。每次取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次。可用菊花加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改善作用。
决明子茶: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每日数次,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效果。
莲子心茶:取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其味甚苦,却有不错的降压调脂之效。
首乌茶:取首乌20~0克,加水煎煮0分钟,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1剂。首乌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的功效。痰饮较甚,舌苔厚腻者不宜用。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