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胜日踏青留倩影,蒔田
2023/10/12 来源:不详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岁时百间》有这样的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鹤: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习俗
1.祭祖
清明节由古人禁火冷食的寒食节,相传到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寒食节又定为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5.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同时,还有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养生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1.预防春困不可少,顺应时节科学锻炼
春天风和日丽,多人会感到困倦。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春季锻炼,肌肉不停地收缩,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使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所以,身体精神,手脚利索,不容易疲劳。
2.清明前后适当“春捂”
清明节前后,因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
3.饮食清补,养血舒筋
清明时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清明时节饮食宜温,有些人不适合吃冷食的,要适当补益,养血舒筋最为重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以防上火。
4.心情舒畅
清明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的祭祀节日。在祭祀先人,缅怀祖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否则有些人容易触景伤情,产生悲观等不良的情绪。
5.清明多饮菊花茶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诗书
《清明》
清风习习抚苍生,鸟语如琴听晓莺。
胜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种盼年丰。
柳枝绽绿飘绦带,桃萼舒红笑晚风。
往者追思崇孝悌,人间永远敬清明。
来源光明网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