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丨一滴寒露送秋凉,一声关切暖心房
2023/7/11 来源:不详寒露·惦念的时节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是为寒露;
一到寒露,天气渐寒,白露将凝结为霜。
在北方,最后一拨鸿雁开始列队南迁,
更有漫山菊花盛放,白云红叶两相辉映;
而南方也秋蝉噤声,荷残叶枯,秋意渐浓。
伴随寒露而至的秋意,让这成熟丰美的秋天,
显得秋色斑斓,秋韵阑珊。
寒露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每当此时,父母总会叮咛:
天凉,勿忘添衣!
尽管草木摇落露为霜,但有了这一声关切,
秋深露重的寒冷季节,也变得暖意洋洋。
碧云天,黄叶地,时光的脚步不停歇,寒露节气到了。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渐低,露水比白露时更多、更冷,但尚未成霜。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寒”表示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气后,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寒露与霜降是晚秋最后两个节气,寒露后,西风飒飒秋雨潇潇,落英满地鸿雁南迁,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露·三候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大举南迁,此时南迁的鸿雁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所以称之为“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寒凉,雀鸟都躲藏起来,古人便以为海边的蛤蜊都是由消失的雀鸟变化而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这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之时。
寒露·因收获而美丽
寒露节气是忙碌的时节,有农事歌唱道:“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此时,北方秋收已近收尾,正紧张地播种冬小麦;南方单季晚稻开始收割,双季晚稻正处于灌浆期。寒露时节还是翻地的好时机,可以把害虫及虫卵冻死,减少农作物所受的侵害。寒露是非常关键的时节,农事须加紧进行,否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寒露是一个因为收获而分外美丽的时节。凉凉的秋风吹黄了绿叶,也吹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犹如一朵朵花灿烂绽放。看田地里金黄的玉米、饱满的大豆,看沉甸甸的稻谷弯了腰,一番辛苦之后,满满的粮仓里是一年丰衣足食的踏实。
寒露也是一个因为播种而让人欢喜的时节。秋收之后,人们忙碌的脚步没有停歇,争分夺秒地耕作,把收获的期待又撒进土地。一收一种,有继往开来的沉稳和坚定;积极劳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智慧。秋收、秋种的汗水,带着喜悦和希望,融进肥沃的土地。寒露,在耕种与收获的轮回中,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也寄托着生活的希望。
寒露·因习俗而多彩
寒露时节,在紧张忙碌的同时,还有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吃着应季的肥美螃蟹,或斗蛐蛐,或登高望远赏红叶,别有滋味。夏日的炎热已别,冬天的寒冷未至,此时正是最好的时节。
登高山,赏红叶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期间,此时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寒露亦有了登高的习俗。面对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们难免悲愁,但寒露越往下坠,人越要往高处走。从俗事纷扰的山谷登到云气缭绕的高处,是一种精神的攀升,也是一次心灵的释怀;因为高处的开阔明朗让你不再受情绪障目。人只有和浩渺天地相比,感知天地广阔,才知自己的渺小,而那日夜烦扰的万千愁绪更变得微不足道。登高望远,看到悠远的南山下金菊遍地,云升月落终有时,万千愁绪也如云烟飘散。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满山遍野的红叶是秋天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唐代杜牧的《山行》是写红叶的杰作:远上寒山石径料,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宋代杨万里的《秋山》也说:乌柏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程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金秋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鲜活饱满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许多生机。
寒露时节,适合赏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说,香山是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地区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米,满山黄栌树,霜后呈紫红色。寒露之后,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不是多余的,是不能省略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黑芝麻又称胡麻、黑脂麻、胡麻仁。在中医笔下的处方中,常见胡麻仁,其实就是黑芝麻。在中医看来,黑芝麻不仅能养黑发,还有护肤美肤的作用。常吃黑芝麻,干燥、粗糙的皮肤能变得细致、光滑、柔嫩,从而延缓衰老。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此刻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之中一起用来酿酒,一直到第二年这个时间才开坛饮用。据说这种菊花酒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小孩更大的乐趣则是吃“茶耳”“茶泡”。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作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有的用盐水来呛,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
斗蛐蛐,吃红柿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人们斗蟋蟀儿的高潮期。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发现满山满坡挂满了火红的柿子,圆润盈实,透着一种喜气,人们称之为“吊红”。刚采下来的柿子味道涩涩的,乡村的人们会把它放在米糠框里,将涩味去掉,再挑到集子上卖。这样的柿子剥皮吃,味道甜美、滋润可口。
寒露·因牵挂而温暖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时节,草尖上凝结的露珠,散发出寒气,串串滚落,沾湿行人单薄的衣衫。
天寒露重之时,最显人心的温柔。秋风再紧,父母的关怀也不会迟到:天凉了,记得加衣裳!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归家的人,都有一声关切暖心房。
寒露,万物藏热心。正午,天地沉淀出浓郁的底色,放眼望,红叶似火,南飞的鸿雁,蓬松的羽翼下悬着一颗火热的归心,在晴空中写下思念的轨迹。
人间深处,金菊满堂,丹桂飘香,柿子枝头笑,蟹黄味道长。馋嘴的孩子肚子圆圆,老人们笑着说,寒露过后,秋才有神形,才有味道。
不经一番寒凉,怎见人心温暖。迎着深秋,我们要稳稳地走,用心地活。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