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黄芪菊花红枣山楂该怎么搭配泡

2024/10/2 来源:不详

枸杞、黄芪、菊花、红枣、山楂,这5种东西,都属于药食同源之物,可以当作日常食物,用对了,能给健康锦上添花,但用错了,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所以,要怎样搭配,就要先弄清楚,每一种东西的作用是什么,同时,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什么体质。食物本身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我们吃得合不合适。

人无完人,食物也没有完美的,想要一种食物或搭配一个方子,无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的人都适合喝,不太可能。即使搭配出这样的方子,过于面面俱到,反而平庸无用。

我是一个学过中医的营养师,枸杞、黄芪、菊花、红枣、山楂也是我平日常用的材料,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搭配方法,供大家参考。

枸杞

从中医上说,枸杞是养阴的,适合阴虚之人。

从营养学上说,枸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除了本身具有不错的抗氧化功能外,它在体内还能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也称视黄醇,从这个名字上我们更能体会到它的作用,维生素A是维持暗视力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A,我们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光线暗时视力下降,甚至什么都看不见,即“夜盲症”。所以,说枸杞有明目的作用,也不是完全胡扯。

我上中学时,有一个要好的朋友,每次晚上走昏暗的楼梯,我健步如飞,没任何影响,她在后面直喊:“你走慢点儿,我都看不见楼梯,等等我!”

枸杞,我最常用的两个搭配是,枸杞葛根玫瑰花茶和杞菊地黄茶。

枸杞葛根玫瑰花茶:枸杞6g,野生葛根9g,云南金边玫瑰花苞15朵。玫瑰花的品种很多,不管选择哪种,用还未绽放的花苞效果更好,疏肝解郁,行气化滞。但玫瑰花用多了会耗气,如果气虚的人,可以再加入5g黄芪。

枸杞葛根玫瑰花茶不分男女,女人可以在经期前喝5-7天,平时情绪不好时也可以喝几天。男人觉得自己压力大时也可以随意饮用几杯,舒缓心情。

杞菊地黄茶:枸杞6g,熟地9g,生地6g,菊花3g。菊花推荐用杭白菊中的胎菊,或黄山贡菊,物美价廉,泡茶的味道清香。熟地和生地的作用差不多,都是滋阴的,但熟地性温,生地性凉,如果体质偏温,就用生地;如果体质偏寒,就用熟地;体质无太大偏性,可以熟地生地一起用。

看书、看电脑多时,可以泡上一壶杞菊地黄茶,边闭目养神,边品饮清香甘甜的杞菊地黄茶,悠哉悠哉。

黄芪

广西广东人喜欢煲汤,煲汤时喜欢加黄芪,这不只是饮食传承,也是养生智慧。

因为广西、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一年之中,夏天的时间得有大半年。气温高时,人体的毛孔张开,肌肤腠理疏松,出汗多的同时,也使气随之而泄,所以,两广人个子普遍不太高,形体偏瘦。

为了平衡这个问题,煲汤时可加入一些黄芪,因为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让皮肤腠理不要开得太大,减少消耗。

有些女人很在意自己的皮肤,担心皮肤松弛,通过内服外抹各种胶原蛋白,效果不甚理想。胶原蛋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进到胃里,无法直接被吸收,要先被拆分成各种氨基酸。吸收进体内后,要重新合成蛋白质,但合成蛋白质是要排除的,那些会影响生命的蛋白质必然排在前面,而胶原蛋白不那么重要,常常得靠后排,所以,我们吃进来的胶原蛋白,可能大部分最终都合成了其它蛋白质。

换成中医思路,保持皮肤紧致的关键是补气,气足才能固表,毛孔的开合更灵活,皮肤更有弹性。

皮肤腠理疏松,也更容易感受风寒等外界邪气,动辄感冒发烧,与其忙着处理感冒的各种症状,不如先把“门”关好,把皮肤毛孔紧实起来,益气固表很重要。

黄芪我也有两种常用搭配:玉屏风茶和黄芪当归茶

玉屏风茶:黄芪6g,白术6g,防风3g,红枣1-2个。这款茶源自中医非常有名的组方——玉屏风散。我用一首儿歌来理解这个方子的组成和作用。

话说,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勇敢善良相互多关心。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叫格格巫的坏蛋,打破了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经常来捣乱,让他们不堪其扰。于是,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讨论御敌之术。

终于,他们制定了一套方案,派出最骁勇善战的“防风”作为急先锋,把格格巫赶跑;又委派智勇双全的“黄芪”为主帅,坐镇前方,稳固防线;又给黄芪配了一个得力副将“白术”,既能训练士兵,又能协助作战;最后,让最谙人情世故的“红枣”协调官兵关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最后,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打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多欢心。

玉屏风茶爱感冒、爱出虚汗的人可以喝,但是正在感冒时不适合喝。正感冒时,不能“关门留寇”,而要解表驱邪。

黄芪当归茶:黄芪10g,当归2g,桂圆8粒。很多人很注重补气血,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常常是错的,要么是用单一的材料,要么是杂乱无章地放各种材料,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单一材料作用也单一,作用力弱或偏性大;杂乱无章的搭配,看似面面俱到功能多,但可能样样不精毫无效果。

日常饮用的养生茶,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先确定一个目标,想要补什么,或想要祛什么,再选择相应作用的2-4种材料搭配就好。

菊花

很多人喜欢喝菊花茶,春天也是最适合喝花茶的季节。因为花香都具有行气升散的作用,春天阳气生发,花茶正好符合这样的需要。

菊花性凉,疏风散热,春天因阳气生发,也确实更容易上火,适当喝点菊花茶是顺应季节养生的。但体质虚寒的人可不适合喝,普通人喝太多了,也会导致身体寒凉。一般女生在经期时也不适合喝菊花茶。

所以,食物的好坏,并不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使用的人决定的。用对了就是好的,用错了,人参也是坏的。

我喝菊花茶,除了上面的杞菊地黄茶,我还喜欢泡罗汉果菊花茶,这也算是我们当地的“名茶”,去茶楼或酒吧,不能喝酒的人,经常喜欢点一壶罗汉果菊花茶,又清甜,又解腻。过去,许多人家也喜欢在家备有一些菊花和罗汉果,家里来了客人,就抓一点菊花、掰一点罗汉果,沏壶茶来招待客人。

罗汉果菊花茶:黄山贡菊3g,罗汉果1/3个。平日里泡菊花茶,我更偏爱黄山贡菊,味道清柔,菊花经过浸泡,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让人赏心悦目。喝茶除了养生,也要享受。

罗汉果是广西桂林特产,作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罗汉果茶真的是从小喝到大。罗汉果味道清甜,甜度不亚于蔗糖,但它不像蔗糖,会使人发胖,会影响血糖。所以,罗汉果正逐渐被开发出各种保健用途,用来代替蔗糖作甜味剂。

罗汉果整个果实都是能用的,有些人以为壳是不要的,把壳剥掉,只留下里面的籽;有的人正相反,以为里面的籽不能吃,只用壳来泡水,里面的部分全都扔了。

根据身体实际情况,我可能还会加点枸杞、麦冬或生地之类。

红枣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类似这样的红枣传说,谁没听过几个呢?要说一天吃三个枣就能青春永驻,那无疑是无稽之谈。但红枣维生素丰富,作为锦上添花的水果或坚果,添加到日常饮食中是不错的。

但红枣的皮较坚硬,胃不好的人不容易消化,反而可能引起胃痛、胃胀等胃部不适。我小时候,我妈都是先将红枣上锅蒸过,再给我吃,蒸过的枣皮软多了。

不管是泡茶还是煲汤,亦或打豆浆,我使用红枣的频率相当高,但大多数都只是作配角,起调和作用,或用于调味,减少纯糖的使用。红枣作主角,喝得最多的便是加味姜枣汤,每逢经期必喝。

加味姜枣汤:红枣5-6个,桂圆8粒,山楂9g,当归3g,姜3片,红糖1块。很多女生经期都喝红糖水、姜枣汤,我喝加味姜枣汤,毕竟年纪大了,得加码了。这是一个简化版的“四物汤”,既有补血的红枣、桂圆、当归身,又有活血的山楂、当归尾。这几种材料,几乎都是食物级别,味道也比四物汤好多了。

山楂

山楂最为人熟知的作用是消食,很多健胃消食的中成药里都用到它。山楂善消肉食,肉吃多了,来几个山楂,促进消化。但米面吃多了,吃山楂可不管用,就得用麦芽和神曲。所以,小孩食积最有名的方子之一——焦三仙,就是用这三种食物组成的,既消肉食,也消米面之食。

焦三仙就是将山楂、麦芽、神曲都炒焦后再煮水,药店一般没有卖,要自己炒,有点费事,所以,我一般用大山楂丸代替,大山楂丸的成分也是山楂、麦芽和神曲,但只是炒制,没有炒焦,消食作用比焦三仙差些,但胜在方便呀。

山楂消食,我一般用来泡荷叶茶,每周都要喝1-2天,清理一下肠胃。

荷叶茶:荷叶6g,山楂9g,陈皮5g。荷叶性凉,山楂、陈皮性温,搭配起来更平和。

有人喜欢买去了籽的山楂肉,看起来干净,好像也没有浪费。但山楂籽不是废物,《本草纲目》说山楂核能“化食磨积”,还有专用山楂核的方子呢。带籽的山楂比去籽的山楂肉便宜,谁说“便宜没好货”呢?有时,贵的不一定好。

陈皮山楂玫瑰花:陈皮、山楂、玫瑰花各3g。有时心情不好会影响消化,这叫“肝气犯胃”,这时候,一味的消食是徒劳的,疏理肝胃之气才是根本。所以,除了用消食化积的山楂,还要加点理胃气的陈皮,和疏肝气的玫瑰花。

陈皮之所以称为“陈皮”,是因为须陈放之后再用。一般至少须陈放一年才算陈皮,3年更好。至于5年、10年,更多的是收藏价值,平时泡茶煲汤,2-3年的足矣。

新会陈皮确实有过人之处,但假货盛行,花高价也未必能买到真的。我退而求其次,用四川的红橘陈皮。四川红橘陈皮也是《中国药典》认可的陈皮品种,价格没那么高,估计那些人也懒得去造假。

结语

食物如人,没有完美的,也难以面面俱到、样样精通。不管是从营养学角度考虑营养素互补,还是从中医角度考虑性质互补,合理的搭配比单一食物更好,胡乱搭配比有针对性的搭配更好。

作为日常养生茶饮,选择材料时,不要贪多,确实目标后,选择2-4种材料搭配即可。

今天分享的几款茶饮,搭配简单但有讲究。平时不知道怎样喝养生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搭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