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鉴清杭白菊加工千叶玉玲珑,袅袅菊香浓
2023/6/16 来源:不详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815/9316700.html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李蔚通讯员杨晴雁朱伟
匠人:曹鉴清,年生,浙江桐乡石门人,桐乡市政协委员,桐乡市杭白菊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技艺:杭白菊传统加工
创作工序:上箉、蒸制、曝晒等步骤
秋风起,菊花开。一道道田垄上,绿叶与莹润洁白的朵菊相辉映,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嫩黄娇小的花骨朵。花朵比野菊稍大,比观赏菊略小,花形秀美,花色纯白。
这就是杭白菊。每年10月下旬,桐乡杭白菊就进入采摘期,一直持续到11月下旬。
当地凤鸣街道的菊农吕炳仙忙活了两个小时,已经摘了3公斤左右的胎菊。这些新鲜的白菊和胎菊,一经摘下,当天就送到了桐乡市石门镇工贸园区内的加工总部门口,一袋袋新鲜杭白菊被搬送入厂里,空气里飘散着特有的清苦香味。
送来的菊花,分花骨朵和朵花两种。曹鉴清说,一种是胎菊,一种就是朵花。
“胎菊采摘一般三天左右一次,朵花则集中在开花前后两三天集中采摘,从早到晚,不论胎菊还是朵花,当天采摘的杭白菊要当日加工。你看,刚采下来的菊花,连魂儿都在呢。””曹鉴清说。
经过简单的筛选后,这些杭白菊被装在一个个塑料箱中,将运至杀青车间。
采摘,杀青,烘干,杀菌,分拣包装,这是一朵杭白菊从鲜花田到产品的“必经之路”。
杀青是一个关键步骤,只有经过杀青,菊花里的成分才能达到饮用标准。这一过程中,杭白菊被倒入机器,经过一个滚筒将其均匀铺开铺薄,保证每一朵都受热均匀,然后送入条形传送带,在通过90℃到℃的高温蒸汽后,装进一种木质构架的纱网扁形容器,之后便将进入80℃热风管烘干的步骤。
正常情况下6斤多鲜菊花可以烘干成1斤,烘干后还有一道微波杀菌的工序,保证了杭白菊泡茶饮用的安全。
在分拣包装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正埋头苦干,将一朵朵干菊花分类分级,包装入袋。由于烘干后的菊花易碎,分拣这一步骤只能靠人力完成,一个厂区一天一般能加工十万斤鲜菊花。
这样的数字,是10多年不敢想像的。
桐乡自古是著名的杭白菊原产地,具有养肝明目作用,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
古时作为贡品,“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
贡菊金贵,产量更是不高。过去,花农们大多独门独户自家加工,用的是农村的土灶台。
年,曹鉴清与香港进诚公司合资创办了现在的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引进了两条国内杭白菊加工最先进的微波杀菌气流干燥生产流水线,不仅保持了杭白菊的原汁原味,还避免了二次污染,其价值是传统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像普通农家制成的杭白菊每公斤20元左右,而经微波生产的杭白菊每公斤则卖到了多元。
然而,困扰曹鉴清的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杭白菊虽然量大,但似乎缺少了传统制作技艺中特有的清香,从小就与杭白菊打交道的曹鉴清再清楚不过。
为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机器生产中引入了传统加工工艺。
年,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鉴清也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长到七八岁就会跟着父母学采菊,晒干后拿到供销社去售卖,当时的单价是1元8分钱。”他回忆道。在他小时候,杭白菊可以算得上是石门农村人家的经济支柱。
或许,可能还要更久远——年前,明末桐乡著名学者张履祥《补农书》中有记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吾里不种棉花,亦有以此为业者……黄白两种,白者为胜。”
而年后,曹鉴清的探索和创新,也终于让机器生产的杭白菊,留住了正宗的杭白菊香。